close
心得感想:



本書在敘述如何有效的閱讀一本書,做主動式閱讀的習慣。



書籍摘要:

(一)

1、閱讀的目標:獲得資訊?求得理解?
2、閱讀的目的:讀得懂(增加資訊)、必須要讀(增加理解力)。
3、閱讀就是學習:指導性學習、自我發現型。

蒙田: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,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(讀錯許多書)。

4、學習的技巧:敏銳的觀察、靈敏可靠的記憶、想像的空間、運練有素的分析、省思能力。
5、閱讀的層次:基礎閱讀、檢視閱讀(強調時間,略讀)、分析閱讀(消化書的內容)、主題閱讀(比較其他書籍)。

6、兒童閱讀的4個階段:
(1)、閱讀準備:出生->6~7歲。
(2)、讀簡單的讀物:看圖識字。
(3)、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。
(4)、精練及增進前3個階段。

7、檢視閱讀(一):有系列的略讀或粗讀
(1)、先看書名頁+序:將書歸類類型。
(2)、研究目錄頁:對基本架構做概括理解。
(3)、檢閱索引。
(4)、閱讀出版社的介紹。
(5)、選幾個跟主題相關的章節看。
(6)、全書翻過一遍(東翻西翻,挑1.2段看,注重最後結尾2.3頁和後記)。

8、檢視閱讀(二):從頭讀一次,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頓

9、主動閱讀基礎的4個問題
(1)、整本書的主題是什麼?
(2)、主要的想法、聲明、論點是什麼?(細部)
(3)、書的內容有道理嗎?
(4)、書和自身有什麼關係?

(二) 分析閱讀的三階段

1、第一階段:找出書的談論規則
(1)、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。
(2)、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的內容。
(3)、依照順序與關係,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。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後,再將  各部份的綱要列出。
(4)、確定作者在問的問題,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。

2、第二階段:診釋書的內容規則
(1)、詮釋作者的關鍵字,與作者達成共識。
(2)、從最重要的句子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。
(3)、找出作者的論述,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,以明白作者的主張。
(4)、確認作者解決和未解決的問題,在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無法解決的。

3、第三階段: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

A、智慧禮儀的3個規則
(1)、自身需完整了解書的內容,不要急著批評。
(2)、不要強辯或盲目反對。
(3)、將知識上不同的意見看做是大體上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
B、批評觀點的4個特別標準
(1)、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。
(2)、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。
(3)、證明作者不合邏輯。
(4)、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。

(三)

1、外在的輔助條件
(1)、相關經驗。
(2)、其他的書。
(3)、導論及摘要:盡量少用(導論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完整) 。
(4)、工具書(字典、百科全書)。

2、實用性的書如何閱讀?
(1)、作者目的?
(2)、作者建議的方法?

(四) 主題閱讀的5個步驟(客觀)

(1)、找到相關的章節。
(2)、與作者達成共識(關鍵字) 。
(3)、釐清問題。
(4)、界定議題。
(5)、分析討論。

(五) 讀一本書的回饋

(1)、閱讀技巧進步
(2)、了解這個世界和自己

好的閱讀,也就是主動的閱讀,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,也不只是對我們的
工作或事業有幫助,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ceanstar 的頭像
    oceanstar

    oceanstar

    ocean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